2021年以来,州文旅集团党委作为望谟县石屯镇喜独村、羊架村、义龙新区郑屯镇民族村的帮扶单位。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集团党委认真落实责任,坚持以党建帮扶聚合力、产业帮扶促发展,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理顺“主路径”,以党建引领强振兴之“根”,确保工作推进有方向。集团党委始终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强化开展帮扶工作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一是压实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好责任、项目、资金和人员“四个捆绑”要求,理清理顺“领导挂帅、组织靠前、党员冲锋”的乡村振兴工作主路径,定期召开党委会议研究落实帮扶任务,结合帮扶点实际精准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建立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党支部工作机制,调整3名党委班子成员作为包保联系领导。二是加强党建指导。注重加强对帮扶村党建工作的指导联系,累计到联系党支部开展宣讲9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一线。三是强化驻村帮扶。先后选派4名敢担当、讲奉献的优秀党员干部到望谟县石屯镇喜独村、羊架村开展驻村帮扶,积极配合当地村“两委”工作,帮助当地建强基层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2021年轮换返回的2名驻村干部已调整到重要岗位进一步使用,激励驻村干部扎根一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找准“主引擎”,以产业发展谋振兴之“策”,确保产业帮扶有新招。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百姓富。集团党委从产业帮扶入手,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做文章,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示范引领群众增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擦亮乡村发展底色。一是“产业增收”,找准致富新路子。建设陆基生态渔业项目,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龙头企业连市场、合作社抓组织、农户及边缘易致贫户管生产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就业帮助、渔业贸易等方式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增强其稳定持续增收能力。通过项目建设,为喜独、羊架等7个脱贫村村集体经济增收68.46万元,覆盖脱贫户366户,带动民族村及周边群众就近务工14000余人次,发放劳务报酬286万余元,项目运营后解决31人就业问题,发放工资265万元,为有效破解群众“务工难、就业难、顾家难”等实际困难作出了国企实践。二是“种养结合”,迈出产业发展新步伐。进一步盘活村闲置耕地,深化生态渔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在民族村流转土地100余亩,与贵州柿纪红农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蔬菜种植合作,实现15人稳定就业;在羊架村建设120余亩辣椒、丝瓜、西瓜、茄子等特色果蔬种植基地,就近解决当地群众稳定务工30人,人均每月增收2200元以上,为群众增收和发展种植经济搭建了平台,迈出了羊架村农业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的第一步。三是“以训带练”,培养乡村振兴新队伍。集团党委始终把人才振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坚持“精准聚才”和“精确用才”相结合,通过种养殖技术培训、项目实践等方式,把致富带头人聚起来、能工巧匠用起来、新型职业农民育出来,持之以恒打造“新农人”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短平快养殖技术培训10期,受训人员230人次,为当地累计培养渔业养殖能手5人,果蔬种植技术人员30余人。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广大村民一起参与产业发展,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夯实“主阵地”,以民生保障提振兴之“效”,确保解忧纾困有担当。树立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把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解决帮扶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普惠到全体村民,切切实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硬支撑”。聚焦帮扶点饮用水源不好、农业灌溉不利、村级便民服务场所不足、农家书屋配套不全等生活、生产问题,投入100余万元用以清浚水源、兴修管道、兴建“劳动者港湾”等,改善上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村民生活便捷性和舒适度,为当地农业生产助力。二是抓好助学纾困“软服务”。聚焦民生送温暖,开展“圆梦助学”行动,共资助包保联系的3个村13名贫困大学生,以每人每月500元资助直至其完成本科学业;开展春节、“七一”走访慰问和“情暖童心·与爱同行”留守儿童六一慰问等活动,累计关心关爱生活困难群众和老党员50人次、留守儿童110余人次。三是助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引擎”。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深化与建设银行黔西南分行合作,积极探索“银企村联动”模式,加强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和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银行在帮扶点推进“设施农业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